酸洗缓蚀剂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酸洗缓蚀剂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机械-DI胶印是与非

发布时间:2021-10-25 13:30:43 阅读: 来源:酸洗缓蚀剂厂家

在不久前的1次CTP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了脱机CTP直接制版技术与DI在机直接制版成像技术究竟哪一个是技术发展的终极阶段的问题。近几年,CTP直接制版设备在国内得到了利用,据印刷技术杂志社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现已有140多套CTP设备在运转。相比之下,DI在机直接制版胶印机的利用状态却不乐观,据不完全统计怎么样快速解决强拆赔偿,目前国内DI机的的具有量仅为18台Quickmaster DI、13个机组的Speedmaster 74DI和2台网屏Truepress DI。事实上,对DI胶印的发展前程国内外印刷界1直有辩论,许多专家都发表过不同看法。本刊在此选登国外两位资深专家安德鲁·特里巴特和K·沃尔夫撰写的文章,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不知读者朋友在看完这篇文章后,同意哪1位专家的观点,欢迎您给我们来信、来稿,发表您的见解和看法。观点1:数码胶印没有前程安德鲁·特里巴特是英国1家企业咨询公司的经理兼施乐公司顾问。我曾在Ipex展览会上发表过1篇关于DI胶印(或称数码胶印)的报告,认为如今的DI胶印找不到市场,DI技术的前程不容乐观。在此我进1步表明我的观点,谈谈我对DI胶印的看法。1. DI(直接成像)用于取代机外晒版DI(直接成像)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海德堡和Presstek两家公司共同研发,目的是以装于印刷机上的印版直接成像来取代机外晒版。最初于1991年推出的GTO-DI胶印机的印刷质量其实不好。1993年,用Pearldry版进行激光成像后,质量有所改进。直到1995年,海德堡与Presstek公司合作推出了Quickmaster 46⑷DI 胶印机,才算是第1台完全依照DI胶印设计的印刷机。该机刚1推出就获得成功。成功的缘由之1是恰好遇上Drupa 95展览会,当时我们第1次看到Indigo和Xeikon的彩色激光数码印刷机。许多印刷者都认为很难用色粉替换胶印油墨,由于其印刷质量不如胶印,而在胶印机上进行数码成像,印刷质量更好。2. DI并未获得成功自1995年至今,有多家制造商推出了DI设备。例如,B2幅面的DI胶印机有Adast、74Karat和海德堡的Speedmaster 74DI,后来Komori、Ryobi和Sakurai等公司也推出了DI机,日本网屏公司还推出了B2、B3幅面的Truepress DI机。虽然最近7年DI技术有所发展,但即使把所有制造厂生产的DI机加起来,总的数量也不到2000台,而在1样的时间内,海德堡、Indigo、Xeikon、施乐公司等生产的采取色粉的数码印刷机的安装数量已超过1万台。3. 市场缺口已被弥补在我看来,DI已属于过时的技术。从DI于1995年面世至今,当时的市场缺口已被弥补了。现在的市场热门是彩色短版胶印,印数为250~2万份。把A3或A4的印件进行光栅化处理后,直接发送到DI印刷机的工作流程很简单。印刷机的操作也很简捷,不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对那些接收数字化信息的公司的确是1种好方法,可以实现快速印刷,有益可图。4. 彩色激光印刷质量改进最近几年来,彩色激光印刷的质量有了很大改进,新型彩色激光印刷机的印刷质量很好,只有少数专业客户才能看出其与胶印印品的差别,数码印刷的本钱也大幅度降落。5. 胶印机可在10分钟内换活过去,用传统胶印机印刷短版活件是不赚钱的,由于当时只有少数印刷厂有CTP直接制版机,多数印刷厂必须先出胶片,然后再用胶片晒版,流程复杂,周期长。现在,胶印机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即使没有经验也能操作。胶印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后,4色、5色、6色机在10分钟内即可完成换活。为了适应这个需要,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在最近5年内飞速发展。采取现代化的自动胶印机,也能够经济地印刷短版活,500张即可起印。6. DI时期已过去我认为,DI时期已过去,目前,彩色激光数码印刷夺走了DI的市场。当印刷数量为700~1000张时,彩色激光数码印刷机的印刷本钱比DI机更有竞争力。印数在1000张以上的DI机市场也被采取CTP直接制版的自动化胶印机所占据。不论是在8开、4开还是对开幅面领域,我认为DI胶印机都没有前程。不过,我这里所说的DI机其实不包括像曼罗兰Dicoweb这样的采取可擦除的成像滚筒来替换印版的印刷机,也不包括像克里奥公司采取喷涂印刷滚筒技术的机器,这类机器的经济性与现在的DI胶印机有所不同。许多人可能会认为我的看法太消极了。有人指出,在美国有1项调查结果表明,海德堡DI机的用户比其他印刷商赚的钱更多。他们认为,这1事实证明,对1些小厂来说,没有受过良好培训的印刷工人也能很容易地涉足先进的彩色数码胶印领域,而且有益于开辟新的市场。我也同意这类看法,但我认为,只有那些当时就做决策投资DI的印刷公司,才会现在从中得到好处,如果现在再做决定投资上DI胶印机可就太晚了。7. 数码印刷很有前程采取色粉的数码印刷是短版印刷的未来,其优势是可以实现1对1的个性化印刷。采取CTP计算机直接制版、自动化胶印机印刷的工艺流程则适用于印数在1000张以上的印活。现在,市场上不但有为数众多的出色的B3和B2幅面的胶印机,CTP制版的本钱也降落了很多,如果采取聚酯CTP印版本钱会更低,印刷质量也不错。相比之下,DI胶印机要在4色胶印机上安装4个成像单元,将大大提高机器的价格。5色机或6色机安装成像单元的费用更高。8. 使用印版的DI已成为历史DI只是昙花1现。如今,技术有了很大的改变,使用印版的DI机已成为历史。我期待着下1代不用印版的DI印刷机。观点2:数码胶印是终究的发展阶段K·沃尔夫是《德国印刷者》的资深专栏编辑,发表过DI机的市场调查报告。在下面的文章里,他反驳了安德鲁·特里巴特的观点,对DI的前程充满了信心。特里巴特的观点使我感到惊异,由于他的观点与我的看法截然不同。在此针对特里巴特的看法论述我的观点。1. 实践证明,数码胶印很适合进行短版4色印刷特里巴特认为,在印量很少时,用彩色激光数码印刷机比用DI胶印机印刷更经济。他在文章中指出,当印刷数量在700~1000份时,彩色激光数码印刷比DI机印刷的价格更便宜;采取CTP与高自动化程度的胶印机相结合也能像DI机1样经济地印刷印数在1000张以上的印品拆迁举报到哪些部门,由此他得出结论,今天的DI胶印机没有前程了。果真如此吗?安德鲁·特里巴特居住在英国,那里的情况与德国不1样。其实,早在1995年,印刷者已感到用色粉代替胶印油墨不成问题,只是当时的胶印客户还不买彩色激光印刷的账。安德鲁·特里巴特认为DI机至今只卖出不到2000台,因此不能算成功。但海德堡公司总共售出了1700台Quickmaster 46DI印刷机,也就是说1种机器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这算不算取得了巨大成功呢?问题是,为什么其他厂商的DI机没有卖这么多?我个人认为,其他机器制造商要实现良好的印刷质量还需花很长时间。B3幅面的Truepress和B2幅面的74Karat都是如此。海德堡Speedmaster 74是1种机组式的混合胶印机,若把成像的本钱费用完全加在机器的售价上,则1台SM 74DI型5色机比不带DI成像装置的5色胶印机本钱费用高出17.2%。另外,正当推出SM 74DI机时,海德堡通过与克里奥公司的合作改变了战略,开始制造并销售Trendsetter直接制版机,并且从中看到更大的潜力。海德堡宣称,Quickmaster 46DI完全依照DI技术设计;KBA公司的74Karat和Ryobi的3404DI机也完全1样,KBA公司还销售46Karat;Adast提供B3和B2幅面的DI机,自1998年以来,B2幅面DI机在美国热销,从2001年9月至今,B3幅面DI机也1样在美国热销,这些机器的前程都被看好。安德鲁·特里巴特认为,DI机操作很简单,不需要掌握多少专业知识,但现有DI机的用户不同意这类看法。用户认为,要想用好胶印机,绝对需要知道胶印技术的技工。位于维尔市的1家印刷厂自1997起使用Quickmaster 46DI机,2002年2月,他们又添置1台Nexpress数码印刷机。该厂经理Ernst-Herbert强调:“当印数在300张左右时,采取DI胶印机印刷比用数码印刷机印刷更有益,我们1般只用Nexpress进行可变数据印刷。购买了像Nexpress这样的数码印刷机后,必须有耐心,要自己开发潜伏市场,由于不能用它很快地赚到钱。”如果采取彩色激光印刷,除工艺、技术与传统印刷不同外,印刷者的思想也要相应转变。之前,我们总对客户说:“你最好印1000份,不要印500份,由于印500份比印1000份省不了多少钱”。如果我们采取激光数码印刷,就要对客户说:“你最好先印100份,没必要印500份,尽量不要有库存积存,你可以随时更新文件内容,我们可以随时依照客户要求的印数来印刷。”特里巴特在Drupa展览会上看到,传统的6色胶印机换活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但许多印刷厂的印刷工人却对我说,通常换活需要30至40分钟。Quickmaster Pro DI、46Karat和74Karat这3种DI